以法治实践培育公共理性——兼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现实意义

被引:25
作者
钱弘道
王梦宇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理性; 法治实践;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公共理性是一种公共化的思维方式和合作共治的公民能力,对于转型期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公共理性是理性的公共化,是一种使"理性"步入"合理性"的观念,其基本要素包含主体的平等性和目标的公共性。对于法治的建设与发展,公共理性是其必然内涵和重要基础,因为公共理性可以测量法治社会的水平,公共理性与法治社会密不可分。公共理性的形成在实践上说就是一个公权与私权不断沟通的过程,而司法透明指数、电子政府发展指数和余杭法治指数等一系列法治实践在公权与私权层面对公共理性的培育都具有现实作用。因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提出初衷和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着眼于转型的中国社会,经由法治实践培育出普遍的公共理性,整合力量以共建法治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s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the Law.[J].Barry R. Weingast.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97, 2
[2]  
余杭的实验.[M].钱弘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  
中国法治增长点.[M].钱弘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  
法治评估的实验.[M].钱弘道.法律出版社.2012,
[5]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M].(德) 康德 (Kant;I.) ; 著.人民出版社.2009,
[6]  
善治.[M].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 编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7]  
增量民主与善治.[M].俞可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  
法理学问题.[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9]  
制度法论.[M].[英]麦考密克(N·MacCormick);[奥地利]魏因贝格尔(O·Weinberger) 原著;周叶谦 译.中国政法大学社.1994,
[10]   2011年度余杭法治指数报告 [J].
钱弘道 .
中国司法, 2012, (11) :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