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家与个体自由原则

被引:52
作者
张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自由; 家; 现代性; 成人中心; 扬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自由与家之争构成我国独有的现代性问题。然而,家价值虽一直受到我国法律保护,却处于个体自由价值的遮蔽之下。本文尝试揭示我国法律所保护的家价值,并重构其与个体自由的关系。从理论上看,西方观念通常认为家始于婚姻合意,而恰当的家观念应在于,人从家而生,自由对应的只是成年阶段,而家涵盖了人生命的完整阶段,是对自由否定之否定的扬弃。如果说从自由出发的现代法治只是一种权力与权利的对峙结构,那么从家观察,法治还内涵一个守护生命成长与衰微的存在结构,它包括家庭自治、父爱主义、生存保障等等。家与个体自由因而是包容而又竞争的关系,法律秩序构建应以家价值为参照系,而非以个体自由为圭臬。
引用
收藏
页码:699 / 71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M].(德) 施密特;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  
科学的馈赠.[M].(美) 伯科威茨 (Berkowitz;R.) ; 著.法律出版社.2011,
[3]  
共同体与社会.[M].(德) 滕尼斯;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金融的逻辑.[M].陈志武; 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
[5]  
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研究.[M].刘素民; 著.人民出版社.2007,
[6]  
法律、自由与道德.[M].(英)H.L.A.哈特(H.L.A.Hart)著;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6,
[7]  
法哲学.[M].(德)G.拉德布鲁赫(GustavRadbruch)著;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
[8]  
柏拉图的《会饮》.[M].(古希腊)柏拉图(Plato)著;刘小枫译;.华夏出版社.2003,
[9]  
自由论.[M].(英)以赛亚·伯林(IsaiahBerlin)著;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
[10]  
社会契约论.[M].(法)卢梭(J.J.Rousseau)[著];何兆武选编;.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