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工程与美国科技制度变迁:一个“社会运动”的诠释

被引:7
作者
黄振羽
丁云龙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曼哈顿工程; 社会运动; 资源动员; 社会结构; 知识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7.12 [];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基于资源动员理论、政治过程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的整合分析框架,将二战期间的美国"曼哈顿工程"视作由政府、军队、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企业家等自上而下联合发动的一场社会运动。这场运动得以实现的原因在于领袖、参与者与支持者的转换,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导致了强政治机会结构的出现和强内生组织的形成。这场运动的后果是解放了社会对科学家与科学技术应用的认知,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美国的科技制度从"小科学"进入到"大科学"。在新的社会结构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从"资源依赖"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观察与思考 [J].
任保平 .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80-85
[2]   西方“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述评 [J].
朱海忠 .
国外社会科学, 2011, (06) :9-17
[3]   中国经济增长“瓶颈效应”凸显 [J].
本刊特约评论员 .
金融与经济, 2011, (06) :1-1
[4]   国家实验室的模式、分类和比较——基于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创新发展实践研究 [J].
卞松保 ;
柳卸林 .
管理学报, 2011, 8 (04) :567-576
[5]   国家目标对大科学装置发展的影响——以美国康奈尔同步辐射光源为例 [J].
尚智丛 ;
陈晨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 26 (12) :54-61
[6]   资源动员理论及其研究维度 [J].
石大建 ;
李向平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5 (06) :22-26
[7]   社会工程与工程的社会决策 [J].
杨建科 ;
王宏波 .
科学学研究, 2009, 27 (05) :692-698
[8]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J].
申丹娜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9, 26 (01) :101-107+112
[9]   社会运动的政治过程——评《美国黑人运动的政治过程和发展(1930-1970)》 [J].
杨灵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1) :230-241
[10]   晚近西方社会运动研究 [J].
王冠华 .
东岳论丛, 2006, (05)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