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灾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方法研究

被引:64
作者
刘建军 [1 ]
郑有飞 [1 ]
吴荣军 [2 ]
机构
[1]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温热浪; 人体健康; 影响因子; 研究方法;
D O I
10.13577/j.jnd.2008.0126
中图分类号
P429 [气象灾害]; R188.8 [医药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100401 ;
摘要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浪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夏季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事件,加之其对人类健康的显著影响,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介绍了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根据相关因子,分单因子、双因子和多因子介绍了热浪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指出了目前热浪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如何降低热浪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衡量上海夏季暑热程度的相对舒适度指数研究 [J].
谈建国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2) :213-218
[2]   高温对南京市某城区人口死亡的影响 [J].
李永红 ;
陈晓东 ;
林萍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5, (01) :6-8
[3]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 [J].
张尚印 ;
宋艳玲 ;
张德宽 ;
王守荣 .
地理学报, 2004, (03) :383-390
[4]   黑龙江省未来30和50年气候变化预测 [J].
徐南平 ;
潘华盛 ;
徐影 ;
张桂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01) :146-150
[5]   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J].
谈建国 ;
殷鹤宝 ;
林松柏 ;
L.S.Kalkstein ;
黄家鑫 ;
邵德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03) :356-363
[6]   城市暑热危险度统计预报模型 [J].
陈正洪 ;
王祖承 ;
杨宏青 ;
陈安珞 ;
刘建安 ;
马骏 .
气象科技, 2002, (02) :98-101+104
[7]   以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及气候要素的效应分析 [J].
刘梅 ;
于波 ;
姚克敏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4) :527-535
[8]   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及其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应用 [J].
谈建国 ;
邵德民 ;
马雷鸣 ;
顾建锋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3) :384-390
[9]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I.历史概况及个例分析 [J].
谢庄 ;
崔继良 ;
刘海涛 ;
赵思雄 ;
孙建华 ;
陈红 ;
曾庆存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4) :323-333
[10]   气象因素与中暑发生关系的探讨 [J].
王长来 ;
茅志成 ;
程极壮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1)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