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

被引:26
作者
王铮 [1 ]
李刚强 [1 ]
谢书玲 [2 ]
杨念 [2 ]
闫丹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新经济; 区位商; Shorrocks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通过对中国各省市1998-2005年信息化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区位商、状态概率分布与各态历经概率以及Shorrocks指标的分析,得出目前中国新经济产业具有地区发展非常不均衡,产业发展梯度差异大;极少数地区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绝大多数地区的发展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省专业化普遍发展,新经济产业的地域差异正在减小,聚集现象正在发展,聚集状态明显的特征。我国新经济产业与美国木材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新经济产业发展速度迅猛,但状态极不稳定,具有较大的迁移性。高技术产业比信息化产业相对趋向稳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区域状态变化大,区域的分工过程还远远没有完成。
引用
收藏
页码:831 / 8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论 [J].
苏英 ;
穆荣平 ;
宋河发 ;
王琴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02) :120-126
[2]   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J].
徐陈华 ;
何伦志 .
当代经济, 2006, (11) :26-27
[3]   西部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J].
庞丽 ;
王铮 ;
腾丽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5) :21-26
[4]   论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产业分工模式 [J].
殷醒民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2) :42-53
[5]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J].
刘晓红 ;
李国平 .
统计与决策, 2006, (05) :78-79
[6]   信息化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J].
滕丽 ;
王铮 ;
庞丽 ;
李刚强 .
人文地理, 2006, (01) :72-75
[7]   信息化与省域经济增长研究 [J].
王铮 ;
庞丽 ;
腾丽 ;
吴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1) :35-39
[8]   江苏、上海、浙江制造业行业优势的实证分析 [J].
刘宗让 .
商场现代化, 2005, (27) :298-299
[9]   中国区域主导产业创新系统选择与评价 [J].
黎苑楚 ;
郑春白 ;
王阿洁 ;
徐东 ;
盛建新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02) :48-50
[10]   知识型产业区位的实证分析 [J].
王铮 ;
孙枫 ;
王瑛 ;
吴慧娟 ;
刘丽 .
科研管理, 1999, (03) :102-1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