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天然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江洪
朱家骏
机构
[1] 四川省林业学校
关键词
云杉林; 乔木层; 林分; 生物量; 现存量; 净生产量; 生产力; 生产方式;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1986.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本文对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云杉天然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均具较高的精度。文中还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和不同林型对于云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的林分中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分平均总生物量为285.906吨/公顷;净生产量为6284公斤/公顷·年林分中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平均比例是:74.4%∶4%∶11.6%和10%。乔木层生物量为212.773吨/公顷、净生产量是4676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干、皮、技、叶、根)生物量的比例是:54.9%∶5.2%∶12.5%∶7.1%∶20.3%。发现云杉林分的生产力在针叶树种中是比较高的。另外云杉在高山峡谷区比在丘状高原区其生产力要高出77.1%,可达6536公斤/公顷·年。调查的云杉四种林型中,生产力最高的是灌木—云杉和箭竹—云杉林型,其净生产量可达6422和9246公斤/公顷·年,其次是禾草—云杉林型,为5975公斤/公顷·年,最差的是苔藓—云杉林型,只有3095公斤/公顷·年。林分密度对林木的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林分内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栓皮栎林的生物量 [J].
鲍显诚 ;
陈灵芝 ;
陈清朗 ;
任继凯 ;
胡肄慧 ;
李扬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4, (04) :313-320
[2]   杉木幼树冠层结构与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龚垒 .
生态学报, 1984, (03) :248-258
[3]   北京西山(卧佛寺附近)人工油松林群落学特性及生物量的研究 [J].
陈灵芝 ;
任继凯 ;
鲍显诚 ;
陈清朗 ;
胡肄慧 ;
缪有贵 ;
李扬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4, (03) :173-181
[4]  
陆地植物群落的生产量测定法[M]. 科学出版社[日]木村允 著, 1981
[5]   沙地红皮云杉森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J].
陈炳浩 ;
陈楚莹 .
林业科学, 1980, (04) :269-278
[6]   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一)不同生育阶段杉木林的产量结构和养分动态 [J].
潘维俦 ;
田大伦 ;
李利村 ;
高正衡 .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81, (01) :1-21
[7]   湖南会同地区马尾松林生物量的测定 [J].
冯宗炜 ;
陈楚莹 ;
张家武 ;
王开平 ;
赵吉录 ;
高虹 .
林业科学, 1982, (02) :127-134
[8]   湖南银杉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 [J].
王战 ;
陈楚莹 ;
张家武 ;
王开平 .
生态学杂志, 1983, (01) :7-11
[9]   苏南丘陵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结构 [J].
叶镜中 ;
姜志林 .
生态学报, 1983, (01) :7-14
[10]   樟子松人工林生产结构和生物量的初步探讨 [J].
邵永礼 ;
党庆来 ;
郭如一 .
林业科技通讯, 1983, (05)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