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及其主要有效部位对小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梁燕
张淑萍
邓常青
机构
[1] 湖南中医学院中西结合系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生物碱; 苷类; 血栓形成; 动脉; 小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生物碱、苷两类有效部位对小鼠角叉菜胶所致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该方抗动脉血栓形成的物质基础。方法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50mg/kg),同时给予药物,于24h后观察小鼠尾动脉血栓形成长度。结果补阳还五汤原方腹腔注射生药2.5、5、10g/kg,均可使小鼠24h后尾动脉血栓形成长度显著性缩短(P<0.01);由该方提取的有效部位生物碱,在腹腔注射0.075、0.15 g/kg时,对小鼠尾动脉血栓形成无明显影响(P>0.05)。在剂量为0.3g/kg时,可使尾动脉血栓长度缩短(P<0.05)。苷在剂量为0.125、0.25g/kg时也对尾动脉血栓长度无明显影响(P>0.05),剂量为0.5g/kg时,也可使血栓长度缩短(P<0.05)。对照药物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750u/kg)和噻氯匹啶(0.05g/kg)均可使尾动脉血栓形成长度缩短(P<0.05)。结论抗凝血药(LMWH)和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啶可抑制角叉胶所致的尾动脉血栓形成,表明该模型与凝血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补阳还五汤及其主要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可抑制该模型血栓形成,提示该方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凝血亢进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该方中生物碱和苷可能为其抗血栓的主要有效物质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5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补阳还五汤对凝血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vWF,TFPI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 [J].
文志斌 ;
尚改萍 ;
何晓凡 ;
熊石龙 ;
汉建忠 ;
刘发益 ;
周春生 ;
肖振军 ;
李俊成 ;
贺石林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2, (04) :315-318
[2]   补阳还五汤和有效部位组方对沙土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脑组织EAA的影响 [J].
邓常青 ;
邓奕晖 ;
贺福元 ;
唐映红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 (06) :24-27
[3]   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血栓形成大鼠梗塞灶、血管损伤半暗区、血浆t-PA、PAI活性及ET含量的影响 [J].
韩东 ;
廖福龙 ;
李文 ;
梁日欣 ;
殷晓杰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1, (02) :21-24
[4]   MN9202保护血栓大鼠尾动脉血管作用 [J].
王莉莉 ;
李志超 ;
梅其炳 ;
赵德化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 (02) :214-216
[5]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影响 [J].
张继平 ;
李长龄 ;
张玉萍 ;
郭欣欣 ;
文凤妮 ;
王银叶 ;
黄卫战 ;
王桂玲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 (12) :730-732
[6]   一种新的体内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J].
胡三觉 ;
田巧莲 ;
顾建文 ;
沙建慧 ;
赵德化 ;
晏培松 ;
朱新生 ;
裴其应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3, (01) :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