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昼夜人口空间分布的估算及其特征——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被引:45
作者
戚伟 [1 ,2 ]
李颖 [1 ,2 ]
刘盛和 [1 ]
高晓路 [1 ]
赵美风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城市昼夜人口; 人口空间化; 空间耦合类型;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昼夜差异是配置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制订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地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之一。但由于国内目前没有区分昼夜的人口统计数据,城市昼夜人口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难以开展,极为薄弱。本文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媒介,构建基于不同类型城市人口时空行为特征的城市"人口—昼夜—土地利用"关系模型和基于差异化面积权重的城市人口空间化模型,旨在以格网为单元来估算城市昼夜人口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估算了海淀区的昼夜人口规模,分析了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白天人口相对于夜晚人口具有更广泛的分布范围,并具有更显著的集聚特征。②城市昼夜人口表现为多种空间耦合关系,包括"三明治"模式、"镶嵌"模式、"辐合"模式、"单体"模式等。③城市路网的昼夜利用与人口的昼夜分布有较高的相关性,白天人口分布对路网扩张有显著影响。城市昼夜人口的空间分布折射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诸多因素,例如"旧住宅区"的分布、产业新区的建设、城乡发展差异等,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344 / 13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 [J].
匡文慧 ;
杜国明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4) :506-512
[2]   基于RS和GIS的高分辨率白天城市人口分布模拟——以重庆市北碚城区为例 [J].
杨海 ;
田永中 ;
王冰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02) :1129-1132
[3]   国外大都市“白天人口”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赵晔琴 .
南方人口, 2010, 25 (06) :24-31
[4]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J].
刘盛和 ;
邓羽 ;
胡章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187-1197
[5]   城市局域动态人口估算方法与模拟应用 [J].
张子民 ;
周英 ;
李琦 ;
林俞先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 (04) :503-509
[6]   深圳市人口分布的细网格动态特征 [J].
毛夏 ;
徐蓉蓉 ;
李新硕 ;
王煜 ;
李程 ;
曾波 ;
何宇华 ;
刘锦泉 .
地理学报, 2010, 65 (04) :443-453
[8]   人口数据空间化表达与应用 [J].
叶宇 ;
刘高焕 ;
冯险峰 .
地球信息科学, 2006, (02) :59-65
[9]   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J].
孟斌 ;
王劲峰 .
地理学报, 2005, (02) :277-288
[10]   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吗? [J].
丁成日 .
城市规划, 2004, (08)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