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环境问题的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理论讨论和三个案例

被引:98
作者
范永茂
殷玉敏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跨界环境问题; 合作治理; 科层机制; 契约机制; 网络机制;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6.02.006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跨界环境问题本身的属性出发,探究合作模式的选择与合作成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总结了科层、契约和网络三种元治理机制的特点后,本文提出了以这三种元机制以不同比例融合而形成以各自为主导型的合作治理模式。在比较分析了国内发生的三个代表性案例后,论文认为跨界环境治理成效与合作治理模式的选择有关。对政府而言,如果追求可持续性治理,契约主导型合作治理模式的成效优于其他两种模式。当要解决迫切的跨界污染问题时,科层主导型合作治理模式成效优于其它两种模式。论文的终极观点认为治理者要从合作治理本身的机制和公共问题本身的属性出发,研究在应对特定属性的公共问题时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治理模式。本文的局限在于案例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案例的分析可能会出现认识片面的潜在问题,而且提炼的模式也需要在实践中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5+155 +155-15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案例研究概推性的理论逻辑与评价体系——基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样本论文的实证分析 [J].
张建民 ;
何宾 .
公共管理学报, 2011, 8 (02) :1-20+124
[2]   完善政府合作,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 [J].
黄竹胜 ;
练琪 .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0, (05) :124-125
[3]   协同治理:新时期我国公共管理范式的创新与路径 [J].
朱纪华 .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8 (01) :5-10
[4]   从政府危机管理走向危机协同治理——兼论中国危机治理范式革新 [J].
何水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8, (02) :23-26
[5]   论韦伯的“理想类型”及其早期运用——“文化意义”的检索和由此引出的关于东西方现代化问题的一个争论 [J].
郑杭生 ;
朱晓权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1991, (02) :121-129
[6]  
APEC蓝及其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启示[N]. 周宏春.中国经济时报. 2015 (006)
[7]  
如何让“APEC蓝”持续[N]. 李晓丹.中国能源报. 2015 (018)
[8]  
APEC蓝如何变常态蓝[N]. 信欣.北京日报. 2014 (017)
[9]  
珠三角禁买粤东西北大气指标[N]. 谢庆裕,黄颖川,陈惠陆,钟奇振,陈韩晖.南方日报. 2013 (A07)
[10]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改善珠三角空气质量[N]. 陈光荣.中国环境报. 2011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