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新考察——对基础数据的修正和两种方法的比较

被引:32
作者
赵文
程杰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 Trnqvist-Theil指数; 索罗余值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农业生产率的高估会带来对农业比较优势的误判和对农业政策的误导。本文从农业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出发,使用索罗余值法和Trnqvist-Theil指数法,在修正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基础上,重新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1985~2009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1.7%,并没有高速增长的特征。总体来看,中国农业增长主要是由投入驱动的,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这种农业发展方式难以持续。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5+35 +3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2]   关于肉类生产统计数字中的水分及其原因的分析 [J].
钟甫宁 .
中国农村经济, 1997, (10) :63-66
[3]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汇编[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2010
[4]  
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麦迪森(Maddison, 2008
[5]  
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2005
[6]  
农业经济论[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日)速水佑次郎,(日)神门善久著, 2003
[7]  
建国以来全国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 中国物价出版社 ,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编, 2003
[8]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探[M]. 中国物价出版社 , (日)速水佑次郎著, 1993
[9]  
Produc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 New National and Regional Measures[J] . Shenggen Fan,Xiaobo Zhang.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2002 (4)
[10]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a’s Farming Sector: 1952-1989[J] . Guanzhong James We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