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42
作者
张健
陈凤
濮励杰
韩书成
叶浩
彭补拙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因素; 苏锡常地区; 对策建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1980年以来,苏锡常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本文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的Landsat TM数据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测量,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苏锡常地区198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得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980年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受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但主要是受社会经济政策因素影响,自然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J].
郭丽英 ;
刘彦随 ;
任志远 .
资源科学, 2005, (02) :128-133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策研究 [J].
彭补拙 ;
高中贵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06-511+603
[3]   县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江苏锡山为例 [J].
王静 ;
濮励杰 ;
张凤荣 ;
郭旭东 .
资源科学, 2003, (05) :40-45
[4]   新疆库尔勒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 [J].
陈浮 ;
濮励杰 ;
彭补拙 ;
包浩生 .
生态学报, 2001, (08) :1290-1295
[5]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龙花楼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1, (04) :417-425
[6]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J].
彭补拙 ;
安旭东 ;
陈浮 ;
濮励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05-312
[7]   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周万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1) :15-21
[8]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81-384
[9]   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遥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J].
陈宁强 ;
戴锦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9, (03) :61-66
[10]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庄大方 .
遥感学报, 1999, (02) :51-5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