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员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被引:20
作者
张骞文 [1 ,2 ]
杨琳 [3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
[2] 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3]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社会动员; 内涵; 特征; 实现路径;
D O I
10.16524/j.45-1002.2015.08.016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根据对社会动员词源演变的历史分析,从动员文化的特殊性、动员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动员内容的内生性对社会动员的内涵进行学理性研究与本土化阐释,明确界定了社会动员的科学内涵,指出社会动员具有嬗变性、目的性、适度性、参与性等基本特征。立足中国现实语境,从变革动员理念、转变动员模式、创新动员方式、强化动员教育等四个层面提出了新时期社会动员的实践路径,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当代中国危机动员研究.[D].吴开松.华中师范大学.2006, 03
[2]   社会动员的本质探析 [J].
甘泉 ;
骆郁廷 .
学术探索 , 2011, (06) :24-28
[3]   近十年社会动员问题研究综述 [J].
李德成 ;
郭常顺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6 (06) :46-54
[4]   社会动员的适度性问题探析 [J].
蒋满元 .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7, (06) :32-34
[5]   论现代社会的社会动员 [J].
郑永廷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2) :21-27
[6]   社会动员与发展 [J].
吴忠民 .
浙江学刊, 1992, (02) :16-19+33
[7]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美]塞缪尔·亨廷顿 著;李盛平等 译.华夏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