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36
作者
刘春腊 [1 ,2 ,3 ]
刘卫东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省域差异;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由于中国区域发展水平、生态资源本底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致使生态补偿实践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生态补偿的补偿类型、利益主体(谁补偿、补给谁)、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多少)及补偿方式与渠道等是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核心。中国生态补偿实践格局存在省域差异,在补偿类型上,涉及综合型、森林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等各个方面,且省级差异较大;在补偿形式上,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实施的生态补偿和省域政府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是中国各省域生态补偿利益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在补偿标准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广东等省的补偿水平相对较高,而新疆、西藏、甘肃、贵州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生态补偿标准较低;在补偿方式与渠道上,财政转移支付在各省普遍采用,赔偿金、资源价值费、资源税在各省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在补偿利益主体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的生态补偿利益格局在全国各省均有,"企业—农户、企业—地方政府"作为补充。之所以在不同省域之间会存在生态补偿的差异性,这与国家的政策方针导向、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资源禀赋及地域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众对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中国生态补偿的省域差异,既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客观性,同时需要从政策、管理、公众参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以管控与协调。
引用
收藏
页码:1091 / 110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 [J].
欧阳志云 ;
郑华 ;
岳平 .
生态学报, 2013, 33 (03) :686-692
[2]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 [J].
李国平 ;
李潇 ;
萧代基 .
经济学家, 2013, (02) :42-49
[3]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耕地生态补偿额度测算 [J].
马爱慧 ;
蔡银莺 ;
张安录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7) :1154-1163
[4]   绿色农产品产业生态补偿主体的博弈分析 [J].
杨顺顺 ;
宋春艳 ;
谢瑾岚 .
生态经济, 2012, (06) :75-78
[5]   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及市场运作——基于武汉市383户农户问卷的实证研究 [J].
杨欣 ;
蔡银莺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5) :591-596
[6]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补偿标准 [J].
肖建红 ;
陈绍金 ;
于庆东 ;
陈东景 ;
刘华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5) :611-617
[7]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述评 [J].
接玉梅 ;
葛颜祥 ;
李颖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01) :51-57+119
[8]   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实践与几点建议 [J].
王朝才 ;
刘军民 .
经济研究参考, 2012, (01) :20-31
[9]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J].
李浩 ;
黄薇 ;
刘陶 ;
彭智敏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9) :1506-1512
[10]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J].
张杰 ;
李嘉诚 ;
焦淏嵩 ;
张涵 ;
甘复兴 .
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7 (04) :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