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慕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被引:143
作者
黄宗智
机构
[1] 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关键词
内卷; 发展; 大分岔; 中西比较; 18世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1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彭慕兰 (KennethPomeranz)在其新著《大分岔》中提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观点 ,即欧洲发展与中国内卷之间的“大分岔”是在 1 80 0年以后才出现的。由于彭书轻视关于具体生活和生产状况的知识 ,偏重理论和书面数字 ,以致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经验性错误。彭书没有认真对待近 2 0年来西方研究 1 8世纪英国的主要学术成就 ,即对农业革命、原始工业化、城镇发展、人口行为转型以及消费变迁等“五大变化”的证实 ,把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尽量写成是内卷型(即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的演变 ,同时又把长江三角洲经历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描述为发展型 (即劳动边际报酬剧增 )的变化 ,结果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其实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上列五大趋势及其与英国煤矿业特早发展的偶合 ,而 1 8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则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中国后来进入的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和英国完全不同 :即首先通过社会革命来进行资本积累 ,尔后通过农村的现代工业化来降低农村 (部分地区 )的人口压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76+191 +191-192
页数:3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评美国学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 [J].
曹树基 ;
陈意新 .
历史研究, 2002, (01) :41-54
[2]   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 [J].
方行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6, (03) :93-100
[3]   明清时期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 [J].
李伯重 .
中国农史, 1984, (01) :24-37
[4]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M].黄宗智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5]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6]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7]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M].李伯重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  
再造中国.[M].邓英淘等著;.文汇出版社.1999,
[9]  
洪亮吉评传.[M].陈金陵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0]  
江南土布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徐新吾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