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糖代谢、氧自由基及血脑屏障的变化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

被引:30
作者
夏鹰
陈衔城
季耀东
任惠民
符荣
宫晔
机构
[1]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上海,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代谢; 氧自由基; 血脑屏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4 [脑出血];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研究脑出血 (intracerebralhemorrhage ,ICH)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糖代谢、氧自由基及血脑屏障 (blood brainbarrier ,BBB)的变化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阐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从尾动脉采血 10 0 μL ,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大脑内囊处 ,制成脑出血模型 ,按脑出血形成的时间分为假手术组、4、8、12、16、2 4、4 8、72、12 0、168h组共 10组。干湿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BBB的通透性采用伊文思蓝法。并测定脑组织MDA(丙二醛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和糖、LDH(乳酸脱氢酶 )的水平。结果 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形成 4h就开始升高 (P <0 .0 5 ) ,4 8~ 72h达到高峰 ,5~ 7d逐步恢复正常。EB(伊文思蓝 )在 8h开始升高 ,12h迅速升高 ,2 4~ 4 8h到达高峰。SOD、MDA在 12h开始变化 ,72h最明显。而糖也在 72h达高峰 (P<0 .0 1)。LDH在 8h开始升高 ,72h达到高峰 ,以后缓慢下降。结论 ICH脑水肿形成早期 ( 4~ 8h)主要由于血肿本身释放的毒性物质引起 ,中期 ( 2 4~ 4 8h)主要是由于BBB的破坏引起 ,晚期 ( 72h)则主要由于血肿周围脑组织代谢紊乱及氧自由基的损伤引起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1+128 +1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脑出血脑水肿形成机制及进展附视频 [J].
夏鹰 ;
陈衔城 ;
季耀东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 (02) :126-127
[2]   水蛭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J].
罗康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 (03) :126-127
[3]   脑出血后脑组织水、离子变化及水蛭素的作用 [J].
宫晔 ;
陈衔城 ;
鲍伟民 .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2000, (02) :105-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