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审计的边界

被引:9
作者
罗欢平
机构
[1] 湘潭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公共权力; 审计目的;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18.05.016
中图分类号
F239.44 [国家审计];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1 ;
摘要
国家审计边界回答的应该是"审什么"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被审计对象的界定。作为一种经济问责举措,国家审计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得到授权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分配公共产品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因此,应以公共权力作为界定国家审计边界的维度,并基于此明确国家审计的业务范围。2014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国和共审计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关于国家审计业务范围的规定,并未超出公共权力的边界。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公共责任、机会主义和国家审计业务体系 [J].
郑石桥 .
财会学习, 2015, (02) :13-16
[2]   国家审计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基于多学科的视角 [J].
晏维龙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5, 30 (01) :3-16
[3]   审计人员素质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 [J].
齐芬霞 ;
宋璐 .
经济问题, 2014, (02) :121-124
[4]   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 [J].
靳思昌 ;
张立民 .
审计研究, 2013, (01) :3-8
[5]   试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审计问责边界 [J].
雷俊生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2 (08) :51-57+108
[6]   国家审计边界的定位: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演进视角的分析 [J].
靳思昌 ;
张立民 .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2, 27 (04) :10-18
[7]   论审计职业怀疑的合理边界 [J].
刘明辉 ;
毕华书 .
会计研究, 2007, (08) :76-80+96
[8]   西方国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厉国威 .
经济问题, 2006, (08)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