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劳动者报酬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31
作者
王佳菲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劳动者报酬; 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选择;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0.07.004
中图分类号
F249.24 [劳动工资];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1 ; 020105 ;
摘要
劳动者报酬长期徘徊在偏低水平,将抬高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临界点,妨碍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有序竞争,从而使微观主体难以走出"低技术陷阱"。这一消极效应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症结所在。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提高劳动者报酬为杠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政策机遇期,为此需要适时上调工资指导线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尽快"激活"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增加基本保障方面的投入并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金融危机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J].
傅伯仁 ;
王璠 ;
李爱宗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6) :650-654
[2]   劳动所得比重较低是当前中国结构性问题的主要根源 [J].
卓勇良 .
江西社会科学, 2008, (01) :21-25
[3]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改革的国际背景分析 [J].
刘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4) :27-30
[4]   实现利润优势——中美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较 [J].
陈佳贵 ;
张金昌 .
国际贸易, 2002, (05) :21-24
[5]  
中国的奇迹[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毅夫等著, 1999
[6]  
发展经济学[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陶文达主编, 1996
[7]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著,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