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

被引:62
作者
王爱桂 [1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精神贫困; 精神富裕; 劳动光荣; 教育扶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5 ;
摘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过去一段时间人们主要聚焦于物质贫困问题,忽视了精神贫困问题。精神贫困日益成为阻碍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从形态上看,精神贫困可分为物质相对贫困人群的绝对精神贫困和物质相对富裕人群的相对精神贫困。精神贫困是物质贫困、教育缺失、观念陈旧、文化传统落后、片面的扶贫方式,以及西方享乐主义渗透和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何以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追求高质量平衡而又充分的发展,是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的物质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的精神支撑;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理念,是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的思想之基;确立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均衡发展,是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的文化之基;加强教育扶贫,重塑精神贫困的主体,是从精神贫困走向精神富裕的重要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0+107 +1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在精准扶贫视阈下农村精神贫困问题的调查研究 [J].
张玉平 ;
骆素莹 ;
田胜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 28 (07) :246-248
[2]   内涵·价值·构建:精神富裕三维之解 [J].
汪青松 .
学术论坛, 2011, 34 (11) :55-59
[3]   关于公平、公正、正义三个概念的哲学反思 [J].
陆树程 ;
刘萍 .
浙江学刊, 2010, (02) :198-203
[4]   论精神贫困 [J].
余德华 .
哲学研究, 2002, (12) :15-20
[5]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取得显著成效.[N].陈磊;.法制日报.2017,
[6]  
驰而不息反“四风”奠定廉政建设坚实基础.[N].陈磊;.法制日报.2017,
[7]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7,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4,
[10]  
江泽民文选.[M]..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