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流框架”对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力——以江浙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过程为例

被引:71
作者
毕亮亮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多源流框架; 跨行政区; 水污染防治; 政策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多源流框架”作为西方公共政策过程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工具,对我国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解释力如何?通过跨行政区水污染矛盾比较突出、水污染防治合作具代表性的江浙边界为例,选取1993—2005年间较为典型的13次水污染事件,采用“多源流框架”为理论工具对事件的规律性进行归类梳理,分析江浙两省在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中的政策过程。主要观点是:“多源流框架”在解释江浙边界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适用性:“政策之窗”的打开,是问题、政策、政治三源流共同出现的结果“;政策之窗”未形成,是由于三源流中某一条或两条源流的缺失。同时,该理论在解释我国政策演变过程中,其解释力具有一定局限性:三源流并非彼此独立,各源流的出现存在一定先后顺序。因此,在使用“多源流框架”分析我国政策过程时,必须与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等特点相结合,才能更科学地分析我国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政策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123 +1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多源流决策分析理论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J].
杨雪琴 .
决策探索, 2006, (05) :32-33
[2]   成人教育边缘化现象及对策探讨——多源流分析模型的启示 [J].
肖玉梅 ;
陈兴福 ;
李茂荣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2) :149-152
[3]   从强制收容到无偿救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分析 [J].
周超 ;
颜学勇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6) :80-85+138
[4]   “多源流”分析:解读政策制订的新途径 [J].
陈敬德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 (03) :81-84
[5]   从政治发展理论到政策过程理论——中国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探讨 [J].
徐湘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3) :108-120+207
[6]   公共政策研究基本问题与方法探讨 [J].
徐湘林 .
新视野, 2003, (06) :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