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下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研究——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23
作者
顾海峰
杨立翔
机构
[1]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第三方移动支付;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分析法;
D O I
10.13490/j.cnki.frr.2017.05.001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互联网金融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状况已受到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类别,设计了涵盖5类一级指标和19项二级指标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分析法构建了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模型,以某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为样本,对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整体风险处于一般等级;移动网络安全风险占据主导地位,法律风险与业务风险次之,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影响相对较弱;移动网络安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均表现为一般风险,业务风险现状相对良好,且呈现较低的风险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构建科学高效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评价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银行业担保圈风险传染机理及化解路径研究 [J].
山东银监局担保圈风险研究课题组 ;
刘悦芹 .
金融监管研究, 2015, (11) :39-65
[2]   网络安全风险感知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定价 [J].
曾建光 .
经济研究, 2015, 50 (07) :131-145
[3]   企业担保圈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 [J].
陈隆 ;
徐明昌 ;
张宏炬 ;
俞建荣 .
金融监管研究, 2015, (04) :61-71
[4]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 [J].
杨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4) :107-126+206
[5]   信用平稳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及应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 [J].
顾海峰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 35 (05) :8-12
[6]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 [J].
谢平 ;
邹传伟 ;
刘海二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8) :3-9
[7]   基于有向图遍历算法的担保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出发 [J].
威海银监分局担保圈风险研究课题组 .
金融监管研究, 2014, (07) :80-92
[8]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 [J].
魏鹏 .
金融论坛, 2014, 19 (07) :3-9+16
[9]   第三方支付态势与监管:自互联网金融观察 [J].
蒋先玲 ;
徐晓兰 .
改革, 2014, (06) :113-121
[10]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P2P网络放贷交易信任研究 [J].
陈冬宇 .
南开管理评论, 2014, 17 (03) :40-4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