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大庆市为例附视频

被引:31
作者
姚治华 [1 ]
王红旗 [2 ]
郝旭光 [2 ]
机构
[1] 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地质环境承载力; 评价; 指标体系; 集对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1 [环境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质环境正在承受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压力,为了科学地指导城市地质环境规划,有效提高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控手段,需要对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文章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地质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调节和社会经济四个方面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基于熵值-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法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大庆市地质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肇州、肇源是当前大庆市地质环境承载状况较差的区域,需重点保护;据80年代和现状数据对比分析得出,虽然承载状况呈转好趋势,但环境子系统却变差,因而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另外,通过对对立度和同一度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具体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初步探讨 [J].
马传明 ;
马义华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08) :64-65+73+119
[2]   基于集对分析的弃权问题再研究 [J].
申初联 ;
康文星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6, (04) :125-127+140
[3]   大庆市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 [J].
孙伟 ;
万力 ;
于颖 ;
孙乃泉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3) :106-108+111
[4]   西昌卫星发射场大-暴雨的预报集成附视频 [J].
张峻 .
四川气象, 2005, (01) :24-25+30
[5]   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J].
王浩 ;
秦大庸 ;
王建华 ;
李令跃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151-159
[6]   论集对分析(SPA)在软件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的运用 [J].
成科扬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4, (03) :19-20+119
[7]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J].
余丹林 ;
毛汉英 ;
高群 .
地理研究, 2003, (02) :201-210
[8]   Geo-environment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es [J].
CHEN Junyong .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 (04) :1-4
[9]   矿山地质环境容量问题探讨 [J].
尤孝才 .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 (03) :38-40
[10]   河西走廊地区地质环境容量的分析与评价 [J].
孟晖 ;
唐灿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0, (01)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