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被引:187
作者
杨善华
孙飞宇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社会底蕴; 生活的智慧; 家本位文化;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5.01.004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如何认识中国乡村社会获得秩序的内在运行机制?根据长期在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经验,笔者提出"社会底蕴"概念。这一概念是指在历史变迁中,中国社会自发保存的那些具备相对稳定特征的"恒常"。根据从生活的智慧、家本位文化、道德伦理、人缘口碑等方面对"社会底蕴"及其与现代性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的初步探讨发现,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深具传统特性的社会底蕴并非以一种消极对抗的形式出现,而是不断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并由此生发出建设性和包容性的面貌。而对这一"底蕴"的认识,与我们今天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与反思不无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9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农民眼中疾病的分类及其“仪式性治疗”——以河北Y县NH村为例 [J].
杨善华 ;
梁晨 .
社会科学, 2009, (03) :82-88+189
[3]   作为意义探究的深度访谈 [J].
杨善华 ;
孙飞宇 .
社会学研究, 2005, (05) :53-68+244
[4]   日常生活政治化与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以宁夏Y市郊区巴村为例 [J].
杨善华 ;
柳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3) :117-125+207
[5]   理解普通妇女——兼谈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J].
杨善华 .
妇女研究论丛 , 2004, (05) :65-66
[6]   近期中国农村家族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J].
杨善华 ;
刘小京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5) :83-90+205
[7]  
孝经译注.[M].侯仰军; 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8]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瞿同祖; 著.商务印书馆.2010,
[9]  
文化、权力与国家.[M].(美) 杜赞奇;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0]  
社会思想名家.[M].(美) 科塞 (Coser;L.A.)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