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6
作者
朱春丽
彭一鹏
欧阳存
欧阳方
魏从兵
吴丹
邓立军
王书新
机构
[1]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 脑梗死,急性;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RIPC。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清促炎因子(INFγ、TNF-α、IL-18以及IL-8)和抗炎因子(IL-13、TGFβ以及IL-4)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102.7±22.8)pg/ml vs.(61.3±12.1)pg/ml,t=2.335,P=0.013]和IL-18[(37.7±5.4)pg/ml vs.(14.3±3.7)pg/ml,t=2.247,P=0.016]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13水平[(15.9±3.6)pg/ml vs.(52.2±4.1)pg/ml,t=2.300,P=0.014]上升,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IPC与△TNF-α(r=0.641,P<0.05)、△IL-18(r=0.687,P<0.05)以及△IL-13(r=0.732,P<0.05)呈正相关。结论 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抗炎/促炎系统,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脑血管反应性与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 [J].
翟明明 ;
黄丽娜 ;
闫俊强 ;
邵艳敏 .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32) :3910-3913
[2]   缺血后适应激活JAK2-STAT3-BCL通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 [J].
鲍天昊 ;
韩剑虹 ;
朱榆红 .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 12 (05) :358-362
[3]   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J].
郭合伏 ;
陈菊 ;
庄素霞 .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28) :125-127
[4]   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分析 [J].
曹建书 ;
李金霞 ;
褚秀华 ;
任华 ;
李春志 .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 (28) :98-102
[5]   阿托伐他汀联合甲钴铵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J].
高焱 ;
贺亚龙 ;
马世红 ;
康静 ;
郭晓贤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 (09) :65-67
[6]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J].
吴玉芬 ;
卢昌均 ;
顿玲露 ;
王金宇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 (09) :25-28
[7]   前列地尔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东伟 ;
吴承龙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1) :24-26+29
[8]   脑缺血及后适应对树鼩海马内质网应激信号分子PERK及GRP78的影响 [J].
陈理军 ;
马艳 ;
李霞 ;
陈静 ;
李树清 ;
张颖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 31 (06) :1105-1110
[9]   锌对缺血后适应预防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J].
路航 ;
余欣 ;
赵昕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11) :2961-2963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感染与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J].
魏玲莉 ;
张红 ;
余雪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 (09) :2047-2048+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