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6
作者:
朱春丽
彭一鹏
欧阳存
欧阳方
魏从兵
吴丹
邓立军
王书新
机构:
[1]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
来源:
关键词:
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
脑梗死,急性;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后适应处理(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RIPC。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清促炎因子(INFγ、TNF-α、IL-18以及IL-8)和抗炎因子(IL-13、TGFβ以及IL-4)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102.7±22.8)pg/ml vs.(61.3±12.1)pg/ml,t=2.335,P=0.013]和IL-18[(37.7±5.4)pg/ml vs.(14.3±3.7)pg/ml,t=2.247,P=0.016]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13水平[(15.9±3.6)pg/ml vs.(52.2±4.1)pg/ml,t=2.300,P=0.014]上升,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RIPC与△TNF-α(r=0.641,P<0.05)、△IL-18(r=0.687,P<0.05)以及△IL-13(r=0.732,P<0.05)呈正相关。结论 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抗炎/促炎系统,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4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