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

被引:82
作者
郭运功
汪冬冬
林逢春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足迹; STIRPAT模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上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能源利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碳足迹及生态压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排放足迹的相关含义及研究方法,计算得出1995-2006年上海市能源利用的总碳足迹、各能源类型和产业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值。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岭回归函数进行STIRPAT模型拟合,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足迹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适应性的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总碳足迹从1995年的1.05 hm2/人上升到2006年的1.36 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1995-2006年各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及其分配率均以煤炭最大,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小,且煤炭利用的碳足迹分配率逐年下降,石油与天然气与之相反;③2001-2006年第一、二产业的碳足迹变化不明显,而第三产业与产业总碳足迹呈明显上升趋势;④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产值从1995年的1.79万元/hm2增加至2006年的3.79万元/hm2,碳足迹的生态压力也从1995年的129.6上升至2006年的231.8;⑤能源利用碳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拟合研究结果中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一步证实能源利用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增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 张坤民.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3)
[2]   生态足迹对比分析及研究——以深圳和苏州为例 [J].
李广军 ;
王青 ;
顾晓薇 ;
刘建兴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21-124
[3]   城市化对区域生态足迹供需的影响 [J].
赵卫 ;
刘景双 ;
孔凡娥 ;
窦晶鑫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1) :120-126
[4]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J].
李智 ;
鞠美庭 ;
刘伟 ;
邵超峰 .
资源科学, 2007, (06) :54-60
[5]   人口、富裕及技术对2000年中国水足迹的影响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王新华 ;
尚海洋 .
生态学报, 2006, (10) :3358-3365
[6]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J].
马宏伟 ;
王效华 ;
何祖银 ;
李静 .
商业研究, 2006, (16) :38-41
[7]   西北四省(区)2000年的水资源足迹 [J].
龙爱华 ;
徐中民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3, (06) :692-700
[8]   广州城市绿地系统碳的贮存、分布及其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J].
管东生 ;
陈玉娟 ;
黄芬芳 .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05) :53-57
[9]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J].
Wackernagel, M ;
Onisto, L ;
Bello, P ;
Linares, AC ;
Falfán, ISL ;
García, JM ;
Guerrero, AIS ;
Guerrero, CS .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9 (03) :37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