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摆脱依附式发展与中美贸易冲突根源

被引:22
作者
陈子烨 [1 ]
李滨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依附式发展; 全球生产链; “技术—市场”依附; 中美贸易冲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757.12 [];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中美贸易冲突根源的探寻不应停留在国际贸易层次,而是应该从当下的国际分工结构和国际生产关系中去寻找。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国际分工及其相应的国际生产关系是决定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政治经济地位与利益的基础。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的国际分工结构中长期处于外围、在生产关系上处于依附地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落后,特别是技术水平落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链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生产组织方式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在这一新的国际分工生产中,发展中国家的依附地位并没有改变,但是具体的依附形式不同于历史上的依附形式,呈现出"技术—市场"依附的特点。在这种新的依附形式下,广大参与全球生产链分工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中获得微薄的附加值,进而形成一种依附式发展,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却能够主导全球生产进程并从中获得高额的附加值。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需要摆脱依附式发展模式,实现在全球生产链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攀升。近年来中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世界市场地位方面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相应成就触动了美国作为现有国际分工主导者的既得利益。为了维护其霸权的经济基础,美国不惜发起贸易战以遏制中国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中国摆脱依附式发展以及美国相对衰落所导致的国际分工格局现实和潜在的变化正是中美贸易冲突爆发的根源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43+155 +155-156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72 条
[1]  
Global Value Chains:Investment and Trade for Development.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 2013
[2]  
The Eclectic (OLI)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 John H. Dunning. &nbs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 . 2001 (2)
[3]  
Capitalism and Under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History Study of Chile and Brazil. Andre G. Frank. Monthly Review Press . 1969
[4]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A Critical Overview,". Gabriel Palma. Dependency Theory:A Critical Reassessment . 1981
[5]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OECD. http://www. oecd. org/officialdocuments/publicdisplaydocumentpdf/? cote=OCDE/GD%2896%29102&docLanguage=En . 1996
[6]   开放背景下如何理解并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 [J].
范建亭 .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01) :45-50
[7]  
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 2019
[8]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 2018
[9]  
Non-Equity Mode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 2011
[10]  
国际政治经济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李滨,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