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212
作者
曲福田
陈江龙
陈雯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南京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 农地非农化; 计量模型; 经济驱动机制; 耕地保护; 土地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协调好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矛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农地非农化又是这一矛盾的焦点,合理调控农地非农化需要掌握其驱动因素的作用机理,辨识主导因素。论文从影响土地资源部门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出发,构建了一个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应用1995~2001年省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土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和耕地资源禀赋是农地非农化的基础因素;地方政府的收益以及地方政府的管制应对行为与农地非农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土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与农地非农化的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4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2000, 01
[2]  
土地经济学原理.[M].周诚著;.商务印书馆.2003,
[3]  
中国土地非农化过程与机制实证研究.[M].贾生华;张宏斌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4]  
体制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M].沈坤荣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增长的极限.[M].李宝恒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6]   中国建设用地省际分布的统计分析 [J].
梁进社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196-200
[7]   两岸经济成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的比较研究 [J].
曲福田 ;
陈江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1, (06) :5-9
[8]   土地价格及分配关系与农地非农化经济机制研究——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例 [J].
曲福田 ;
冯淑怡 ;
俞红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2) :54-60
[9]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 [J].
蔡运龙 .
地理科学, 2001, (01) :1-6
[10]   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李秀彬 .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4) :329-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