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8
作者:
汤建民
张丽华
刘宗芳
机构:
[1]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2]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郑州
[3] 郑州
来源:
关键词:
心绞痛,不稳定型;
纤溶蛋白溶解;
苯那普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揭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防止梗死事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44例UA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 ( 2 3例 )和常规治疗组 ( 2 1例 )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UA患者于治疗前 ,治疗 2周后采集静脉血样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其抑制剂 (PAI 1)的活性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II(AII)浓度。结果 :①UA组血浆AII浓度 ,PAI 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而tP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治疗 2周后 ,常规治疗组血浆AII浓度 ,PAI 1活性明显降低 (P均 <0 .0 1) ,tPA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 ,但均不如苯那普利组变化显著。结论 :①UA患者纤溶活性明显降低 ,表现为PAI 1活性升高 ,tPA活性降低 ;②苯那普利可提高UA患者纤溶活性 ,其重要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II浓度 ;③ACE抑制剂防止梗死事件的发生与其提高UA患者的纤溶功能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108 / 1110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