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王文清 [1 ]
段一娜 [2 ]
王宏卫 [1 ]
谢睿智 [1 ]
徐利 [3 ]
冯晶晶 [1 ]
方鑫洋 [1 ]
姚艳华 [1 ]
黄武 [1 ]
刘亚梅 [1 ]
机构
[1]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2] 承德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
[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门诊部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梗死; 上肢; 运动模式; 手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干预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的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结果:CIMT患者治疗后FMA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反射活动和协调能力与速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4部分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简介上肢功能ST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运动速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Lesion-induced and training-induced brain reorganization [J].
Liepert, J ;
Hamzei, F ;
Weiller, C .
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2004, 22 (3-5) :269-277
[2]   A longitudinal fMRI study: in recovering and then in clinically stable subcortical stroke patients [J].
Tombari, D ;
Loubinoux, I ;
Pariente, J ;
Gerdelat, A ;
Albucher, JF ;
Tardy, J ;
Cassol, E ;
Chollet, F .
NEUROIMAGE, 2004, 23 (03) :827-839
[3]   MECHANISMS UNDERLYING FUNC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STROKE [J].
LEE, RG ;
VANDONKELAAR, P .
CANADIAN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S, 1995, 22 (04) :257-263
[4]   偏瘫后上肢及手的双侧训练 [J].
许纲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7, 29 (04) :275-279
[5]   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J].
瓮长水 ;
毕胜 ;
毕素清 ;
李敏 ;
田哲 ;
秦茵 ;
于增志 ;
高丽萍 ;
霍春暖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0) :5-8
[6]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脑的结构可塑性的影响 [J].
贾子善 ;
李聪元 ;
闫桂芳 ;
赵振彪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10) :61-63
[7]   脑梗死功能训练时机与疗效关系探讨 [J].
王玉芬 ;
蒋丽君 ;
申玲 ;
邱小红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04) :33-35
[8]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J].
毕胜 ;
马林 ;
瓮长水 ;
李德军 ;
谢远见 ;
秦茵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2) :16-20
[9]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和脑外伤上肢康复中的应用 [J].
毕胜 ;
瓮长水 ;
秦茵 ;
霍春暖 ;
张雅静 ;
朱春燕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3, (03) :20-21
[10]   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研究及康复进展 [J].
周士枋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2, (07)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