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

被引:156
作者
李斌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社会排斥; 住房; 住房政策; 公正理论; 社会弱势群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社会排斥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如何在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系统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 ,而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群体 ,并且这种状况如何通过社会的“再造”而累积和传递。当代社会排斥理论关注的焦点是社会机制、社会产品分配以及社会关系三个大的维度。社会文化、社会结构、国家政策、现存的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制造社会排斥 ,而社会的流动率则可以反映社会的排斥程度。住房本身并不制造社会排斥 ,但是与住房有关的制度却制造社会排斥。 80年代以来 ,中国住房改革政策涉及六个方面 :推行住房公积金 ,买房给优惠 ,提租补贴 ,建设经济适用房 ,实施住房货币化补贴以及廉租房 (城市平民的解困房 )。然而 ,这六个主要的住房改革制度都体现了社会结构本身的排斥性。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一方面被现行的劳动力市场排挤 ,另一方面又更多地被排除在国家的“住房福利”分配体系之外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我们生活的社会——关于阶级分析现实意义的命题 [J].
塞巴斯蒂安·赫尔科姆 ;
张世鹏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1, (04) :29-36
[2]   Social Exclusion and Ethical Responsibility: Solidarity With the Least Skilled [J].
Erik Schokkaert ;
John Sweeney .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999, 21 :251-267
[3]  
为有广厦千万间.[M].侯淅珉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