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的实证研究——来自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证据

被引:25
作者
索彦峰 [1 ]
范从来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 货币政策操作; Granger因果检验; 预测方差分解;
D O I
10.14116/j.nkes.2007.02.007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我国199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实践为研究背景,对货币政策的经验研究前提——货币政策立场指示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对实际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方面,M1的增长率GM1最强,M2的增长率GM2次之,利率指标则较弱,所以GM1是我国货币政策立场的良好指示器。相应的政策含义是现阶段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建议货币当局尽快完善现有的货币统计框架以增强M2作为中介目标的适用性,同时货币政策操作应更加密切地关注M1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 [J].
宋旺 ;
钟正生 .
经济研究, 2006, (03) :46-58
[2]   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 [J].
于则 .
管理世界, 2006, (02) :18-22
[3]   货币需求函数结构稳定性的实证分析——来自政策变动、经济稳定预期不稳定的证据 [J].
张勇 ;
范从来 .
管理世界, 2006, (02) :10-17
[4]   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J].
刘斌 .
金融研究, 2005, (11) :18-30
[5]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 [J].
谢平 .
金融研究, 2004, (08) :1-20
[6]   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 [J].
范从来 .
金融研究, 2004, (06) :123-129
[7]   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 [J].
刘金全 .
管理世界, 2002, (03) :43-51+59
[8]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
夏斌 ;
廖强 .
经济研究, 2001, (08) :33-43
[9]   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J].
刘斌 .
金融研究, 2001, (07) :1-9
[10]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J].
万解秋 ;
徐涛 .
经济研究, 2001, (03) :40-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