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

被引:37
作者
张伟 [1 ]
张宏业 [2 ]
王丽娟 [3 ]
张义丰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评价体系; 地域类型; 组合式动态评价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是生态城市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以往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很少考虑各个城市的差异与地域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生态城市建设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组合式动态评价法。并以宜宾等城市为例,对该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现行的评价体系,组合式动态评价法具有合理性、动态性、灵活性、拓展性、综合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数据要求较高、精度有待提高、管理难度较大等不足。随着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数据的积累和管理体系的完善,组合式动态评价法有望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一种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766 / 47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一种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石惠春 ;
刘伟 ;
何剑 ;
刘鹿 ;
师晓娟 ;
万海滢 .
生态学报, 2012, 32 (17) :5542-5549
[2]   佳木斯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结果分析 [J].
李富 ;
王忠良 ;
齐兴田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 37 (07) :150-152+158
[3]   烟台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J].
李笑诺 ;
施晓清 ;
王成新 ;
杨建新 ;
欧阳志云 .
生态科学, 2012, 31 (02) :206-213
[4]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技术方法及案例研究——以潍坊滨海生态城为例 [J].
龚道孝 ;
王纯 ;
徐一剑 ;
程小文 ;
陈岩 ;
范锦 .
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 (06) :44-48+83
[5]   干旱区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J].
鲍超 ;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08, (11) :1140-1150
[6]   基于SPOT NDVI的华北北部地表植被覆盖变化趋势 [J].
张月丛 ;
赵志强 ;
李双成 ;
孟宪锋 .
地理研究, 2008, (04) :745-754+973
[7]   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英文)OA附视频 [J].
韩英 ;
代力民 ;
赵小汎 ;
于大炮 ;
吴胜男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8, (02) :154-158+174
[8]   关于中国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几点意见与建议 [J].
李文华 ;
刘某承 .
资源科学, 2007, (05) :2-8
[9]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空间决策行为及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的模拟 [J].
刘小平 ;
黎夏 ;
叶嘉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11) :1027-1036
[10]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吴琼 ;
王如松 ;
李宏卿 ;
徐晓波 .
生态学报, 2005, (08) :2090-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