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西北地区农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

被引:37
作者
岳德鹏 [1 ]
王计平 [1 ]
刘永兵 [2 ]
李海龙 [3 ]
黄月艳 [4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3]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4]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农地利用; 景观格局; 转移矩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三年Landsat TM多光谱遥感图像(1989年、1996年、2005年)进行解译判读,获取京郊西北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重心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1989~2005年间农用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频繁流转,以耕地流失最为显著,去向主要为城市及建设用地,林地面积增加缓慢,沙荒地向林地转移明显;农用地各类型的新增速率远小于同期的转移速率,而城市及建设用地则相反;1989~1996年间研究区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城镇用地扩张导致耕地的利用重心不断向西偏南方向转移;研究区农用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分散和简单,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呈现增加趋势,而景观优势度在逐渐减小。以利用农业用地为鲜明特征的城市化过程是影响北京西北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的直接因素,城市及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使得林地、耕地斑块的平均面积逐渐变小,景观格局连通性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5+313 +3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河北省农用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 [J].
崔丽 ;
许月卿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16-125
[2]   北京耕地流失的时空动态与调控途径研究 [J].
孙强 ;
蔡运龙 ;
王文博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6) :108-116+159
[3]   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分析 [J].
付梅臣 ;
胡振琪 ;
吴淦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6) :54-58
[4]   河西走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以肃州绿洲为例 [J].
蒙吉军 ;
吴秀芹 ;
李正国 .
生态学报, 2004, (11) :2535-2541
[5]   干旱区典型农业绿洲的景观变化与原因分析 [J].
李华蕾 ;
肖笃宁 ;
王秋兵 ;
郭明 ;
马明国 .
生态学报, 2004, (09) :1878-1883
[6]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格局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J].
袁艺 ;
史培军 ;
刘颖慧 ;
谢锋 .
生态学报, 2003, (09) :1832-1840
[7]   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 [J].
张国平 ;
刘纪远 ;
张增祥 .
地理学报, 2003, (03) :323-332
[8]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 [J].
刘盛和 ;
何书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5) :533-540
[9]   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从荷兰“全球变化开放科学会议”看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J].
史培军 ;
宋长青 ;
景贵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2) :161-168
[10]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J].
邱扬 ;
傅伯杰 .
资源科学, 2000, (0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