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态势及其区域差异

被引:21
作者
丁疆辉 [1 ]
刘卫东 [2 ]
吴建民 [3 ]
机构
[1]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农村; 信息通信技术; 信息化; 信息基础设施; 网民; 涉农网站;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0.10.015
中图分类号
F320.1 [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新的信息技术(ICTs)社会扩散的不均等性成为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障碍之一,这种不均等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广大农村地区的差异亦非常显著。作者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网民发展、涉农网站建设等角度出发,通过宏观与中观区域视角剖析了农村信息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固定电话、电视机与移动电话普及率的东、中、西差异不明显,而家用电脑普及率的区域差异最大,说明家用电脑拥有率是造成农村信息化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增长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网民的东西差异会继续增大。从中观省域层面上,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拥有情况与居民纯收入呈明显正相关,并且家用电脑拥有水平与收入相关性最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693 / 16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 [J].
刘卫东 ;
甄峰 .
地理学报, 2004, (S1) :67-76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数字鸿沟 [J].
黄少华 ;
韩瑞霞 ;
不详 .
兰州大学学报 , 2004, (02) :95-102
[3]   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 [J].
刘卫东 .
地理研究, 2002, (03) :347-356
[4]   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J].
胡鞍钢 ;
周绍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3) :34-48+205
[5]   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J].
胡鞍钢 ;
周绍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3) :5-12
[6]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道亮, 2007
[7]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1
[8]  
Digital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potentials and pitfalls[J] . Edward J Malecki.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 2003 (2)
[9]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and employment creation in rural and peripheral reg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Highlands and Islands of Scotland[J] . Ranald Richardson,Andrew Gillespie.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 1996 (1)
[10]  
信息化与社会经济空间重组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刘卫东. 科学出版社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