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草)背景下渭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9
作者
蒋冲 [1 ]
王飞 [1 ,2 ]
穆兴民 [1 ,2 ]
李锐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渭河流域; 植被覆盖; NDVI; 退耕还林(草); 时空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6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SPOT VGTETATION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基础,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六盘山、子午岭、秦岭北麓和关中盆地一带各有一条NDVI高值区。渭河源区植被覆盖较好,黄土塬区次之,丘陵沟壑区最差。退耕以来NDVI年最大化值增加显著,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出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轻微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的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29.35%、26.49%和8.21%,另有6.59%的土地轻微退化。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增加趋势显著,变化斜率出现负值的区域主要位于渭河中下游和泾河中上游地区。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的坡地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变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0°-6°、6°-15°、15°-25°和>25°的坡地。位于丘陵沟壑区的吴旗等县坡地植被恢复趋势最为明显,泾河中游、北洛河中上游以及渭河上游等地区也有明显好转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70 / 4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分析 [J].
孙艳萍 ;
张晓萍 ;
徐金鹏 ;
马瞳宇 ;
马芹 ;
雷泳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2) :143-150+156
[2]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动态分析 [J].
刘咏梅 ;
李京忠 ;
夏露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41 (06) :1054-1058
[3]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差异及未来趋势 [J].
张翀 ;
任志远 .
资源科学, 2011, 33 (11) :2143-2149
[4]   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监测与分析 [J].
张宝庆 ;
吴普特 ;
赵西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287-293+400
[5]   近20年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原因分析 [J].
刘志红 ;
郭伟玲 ;
杨勤科 ;
郭艳芬 ;
朱小祥 ;
李锐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01) :16-23
[6]   渭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区域分异特征 [J].
焦彩强 ;
王飞 ;
穆兴民 ;
李锐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5) :27-32
[7]   人类活动对植被退化/恢复影响的空间格局——以陕西省为例 [J].
周洪建 ;
王静爱 ;
岳耀杰 ;
李睿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847-4856
[8]   四种常用的全球1km土地覆盖数据中国区域的精度评价 [J].
冉有华 ;
李新 ;
卢玲 .
冰川冻土, 2009, (03) :490-500
[9]   地理环境要素与渭河流域水沙关系的定量研究 [J].
张钰娴 ;
王飞 ;
穆兴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1) :61-65
[10]   基于RS和GIS的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成效监测 [J].
李登科 ;
卓静 ;
孙智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