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的进展

被引:9
作者
赵文津
黄立言
熊嘉育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关键词
喜马拉雅; 青藏高原; 深剖面;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过江反射带; 熔融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6 [区域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概述了1992─1996年中、美、德合作开展“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及综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研究项目的提出、工作进展概况和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5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双陆内俯冲构造与部分熔融层特征──INDEPTH项目结果的初步综合 [J].
赵文津 ;
K.D.Nelson ;
徐中信 ;
L.D.Brown ;
J.T.Kuo ;
R.Meissner ;
熊嘉育 ;
INDEPTH项目组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3) :325-336+445
[2]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深部结构和构造——INDEPTH—2的初步结果 [J].
赵文津 ;
徐中信 ;
熊嘉育 .
中国地质, 1997, (02) :29-33
[3]   深反射地震揭示喜马拉雅地区地壳上地幔的复杂结构 [J].
赵文津,车敬凯,徐中信 .
地球物理学报, 1996, (05) :615-628
[4]   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INDEPTH”合作研究的体会 [J].
赵文津,冯昭贤 .
地球学报, 1996, (02) :119-128
[5]   从宽角地震数据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的速度结构 [J].
Y·马可夫斯基 ;
S·克莱姆佩雷 ;
黄立言 ;
卢德源 .
地球学报, 1996, (02) :153-164
[6]   喜马拉雅地区深反射地震──揭示印度大陆北缘岩石圈的复杂结构 [J].
赵文津,K·D·纳尔逊,车敬凯,L·布朗,徐中信,郭宗汾 .
地球学报, 1996, (02) :138-152
[7]   藏南深反射测线附近地表地质观察研究成果 [J].
岳永君,蒋忠惕,武长得,李冀湘 .
地球学报, 1996, (02) :177-186
[8]   印度板块俯冲到藏南之下的深反射证据 [J].
赵文津,K·D·纳尔逊 .
地球学报, 1996, (02) :131-137
[9]   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INDEPTH合作研究小结 [J].
高锐,车敬凯,郭景如 .
地球学报, 1996, (02) :187-194
[10]   藏南帕里至达吉地带的上地壳结构特征──REFTEK顺带广角地震观测结果分析 [J].
黄立言,卢德源,赵文津,Yizhaq马可夫斯基,S·L·克来姆佩雷 .
地球学报, 1996, (02) :16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