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水环境流域政府协同治理:理论框架与实现机制

被引:53
作者
王俊敏 [1 ,2 ]
沈菊琴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商学院
[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跨域水环境; 外部性; 流域政府; 协同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108 ;
摘要
由于流域水资源具有跨域性、外部性特征,传统的属地原则治理方式难以解决整个流域的污染问题,实行协同治理是扩大水环境治理的正外部性、阻滞跨域水环境负外部性扩散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地方政府是跨域水环境治理的关键力量,因此,水环境治理中跨域政府间的有效协同系统是跨域水环境协同治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协同论视角构建跨域水环境的流域政府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对于跨域水环境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借鉴该理论框架,建构旨在激活跨域水环境流域政府协同治理系统自组织性的协同机制,是中国政府有效应对跨域水污染负外部性扩散的根本之策。
引用
收藏
页码:214 / 219+239 +2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多元协同治理框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J].
黄静 ;
张雪 .
宏观经济管理, 2014, (11) :62-64
[2]  
多元小集体共同治理:流域生态治理的经济逻辑[J]. 李健,钟惠波,徐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12)
[4]   构建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跨部门合作机制——以太湖流域为例 [J].
朱德米 .
中国行政管理, 2009, (04) :86-91
[5]   国土地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黄河与长江流域防灾兴利途径讨论 [J].
卢耀如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S1) :95-103
[6]  
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治理”[N]. 曹铮,尤珍,张怡.中国水利报. 2016 (001)
[7]  
协作性公共管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阿格拉诺夫, 2007
[8]  
协同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哈肯(Haken, 2005
[9]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erspectives on purposes, publicness, and good governance[J] . Derick W.Brinkerhoff,Jennifer M.Brinkerhoff.Public Admin. Dev. . 2011 (1)
[10]  
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Assessing What We Know and How We Know It[J] . MichaelMcGuir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