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流动空间的关系测度与整合——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19
作者
沈丽珍 [1 ]
罗震东 [2 ,3 ]
陈浩 [4 ]
机构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南京大学中法城市·区域·规划科学研究中心
[3]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4]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办
关键词
流动空间; 区域空间; 关系; 测度; 整合;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11.12.001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基于经济联系量和交通可达性的理论模型,建立湖北城市间的关系测度,并结合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要素流的关系测度,运用ArcGIS技术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流动空间产生的空间关系作用于传统的中心地体系,形成湖北省网络城市体系,并形成由西向东梯度加强的关系格局,高速交通网和信息网建设对城市间关系作用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新空间观研究的进展 [J].
沈丽珍 .
城市问题, 2010, (01) :17-20+81
[2]   我国区域空间整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周子鑫 ;
朱传耿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05) :1-5
[3]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02, (01) :1-6
[4]  
区域整合与发展[M]. 科学出版社 , 吕拉昌著, 2003
[5]  
Formation of Hub Cities: Transportation Cost Advantage an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J] . Hideo Konishi.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 2000 (1)
[6]  
World-City Network: A New Metageography?[J] . Jonathan V. Beaverstock,Richard G. Smith,Peter J. Taylor.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 2000 (1)
[7]  
Relational concepts of space and place: Issues for 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 Stephen Graham,Patsy Healey.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 1999 (5)
[8]   A roster of world cities [J].
Beaverstock, JV ;
Smith, RG ;
Taylor, PJ .
CITIES, 1999, 16 (06) :44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