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中“村委会”道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策略

被引:11
作者
朱梅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村低保; 道德风险; 村委会; 规避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9 [农村社会保障、福利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农村低保是由国家供给的一种乡村公共品,在其运作中客观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村委会"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代理人角色。"村委会"是一种特殊的乡村公共机构,其道德风险不仅具有一般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道德风险的共性,而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要着眼于对"村委会"干部的"经济人"属性的认识,在农村低保的委托代理契约中构建经济激励与约束的制度设计,还要从"村委会"干部的"社会人"和"道德人"属性以及村庄治理的特点出发,加强对"村委会"干部的伦理约束、民主监督,提高村庄治理的民主化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3]  
农村低保缘何转化为治理手段.[J].贺雪峰;刘勤;.中国社会导刊.2008, 03
[4]  
行政伦理学.[M].(美)特里·L.库珀(TerryL.Cooper)著;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