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余明江
机构
[1] 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农村反贫困; 农村经济发展; 机制建设;
D O I
10.19747/j.cnki.1009-2463.2010.05.002
中图分类号
F320.2 [农村经济改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制度性原因。政府应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同时,重构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尊重经济规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强化贫困人口市场化的参与程度,最终形成以政府和市场共同为主导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41 +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市场化的农村反贫困机制构建 [J].
余明江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8 (02) :35-39
[2]   安徽省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问题与方略 [J].
余明江 ;
刘德昌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02) :1-5
[3]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架构建设——基于发展视角的分析 [J].
张益丰 ;
张少军 .
经济学家, 2009, (02) :37-47
[4]   公共财政与农村改革发展 [J].
邓子基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01) :5-11+25
[5]   城乡统筹:缓解居民收入差异的制度创新 [J].
余明江 .
皖西学院学报, 2005, (04) :17-21
[6]   市场化:反贫困制度创新讨论 [J].
张新伟 .
生产力研究, 1999, (Z1) :16-18
[7]  
人力资本投资[M]. 商务印书馆 , (美)舒尔茨(Schultz, 1990
[8]  
中国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国家统计局 编,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