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期中国的产业集聚演化:理论回顾、研究进展及探索性思考

被引:59
作者
李世杰
胡国柳
高健
机构
[1]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转轨; 制度与政策; 内生作用机制;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4.04.014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但发端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环境的理论体系是否适用于处在中国的转轨经济情境仍值得探讨。本文回顾了地理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形成与演化的理论解释,发现两者对处于经济转轨期中国的产业集聚相关问题的解释能力有局限性。进而,本文梳理依托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的国内外产业集聚前沿文献成果,发现既有研究关于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等问题存在较大分歧,研究分歧根源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当前的转轨经济情境——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将制度因素视为外生变量或既定条件,从根本上排斥了制度、政策与政府行为在产业集聚中的内生作用——而处于渐进式经济转轨阶段的中国,制度变迁和地方政府间竞争对产业集聚发展实践存在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文章进一步指出,依托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研究中国产业集聚问题,制度环境、公共政策与政府行为等不应该只是独立于经济模型之外的外生参量,有必要内化到理论模型中去。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产业集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来自世界银行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 [J].
盛丹 ;
王永进 .
管理世界, 2013, (06) :85-98
[2]   地方政府的角色原型、利益选择和行为差异——一项基于政策过程研究的地方政府理论 [J].
赵静 ;
陈玲 ;
薛澜 .
管理世界, 2013, (02) :90-106
[3]   地理集聚会促进企业间商业信用吗? [J].
王永进 ;
盛丹 .
管理世界, 2013, (01) :101-114+188
[4]   政府财政补贴与自然资源产业集聚——对克鲁格曼CP模型的拓展 [J].
胡健 ;
董春诗 .
当代经济科学, 2012, 34 (04) :43-48+125
[5]   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集聚: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 [J].
黄永兴 ;
徐鹏 .
经济经纬, 2011, (06) :47-51
[6]   产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集中还是扩散? [J].
武晓霞 ;
任志成 ;
姜德波 ;
孙治宇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5) :26-34
[7]   集群风险自组织理论建构的探索式案例研究 [J].
蔡宁 ;
黄纯 ;
孙文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7) :54-64
[8]   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一个文献综述 [J].
胡晨光 ;
程惠芳 ;
陈春根 .
经济学家, 2011, (06) :93-101
[9]   集聚经济、要素禀赋与产业的空间分布: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J].
刘修岩 ;
何玉梅 .
产业经济研究, 2011, (03) :10-19
[10]   “有为政府”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一个基于长三角集聚经济圈的分析框架 [J].
胡晨光 ;
程惠芳 ;
俞斌 .
管理世界, 2011, (02) :61-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