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公众隐忧与风险交流的机制创新

被引:13
作者
展进涛
石成玉
陈超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关键字:转基因生物; 风险交流; 舆情危机; 商业化; 机制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01.6 [食品安全与卫生];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新品种的产业化是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选择之一。然而,当前制约我国政府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公众态度,因此构建有效的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交流机制,正确引导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客观理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借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经验,探讨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交流的主体关系、交流方式和交流策略,构建有效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交流的创新机制,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舆情危机。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011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J].
Clive James .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 32 (01) :1-14
[2]   转基因:从传播到决策 [J].
贾鹤鹏 ;
谭一泓 ;
余奇才 .
生命科学, 2011, 23 (02) :226-229
[3]   传媒视角下科学家、媒体、公众与转基因技术关系研究的讨论 [J].
姜萍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6) :20-24
[4]   中央电视台有关饮食营养和食品安全新闻调查分析 [J].
赵堃 ;
衣喆 ;
李可基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 (08) :4-7
[5]  
A decade of Bt cotton in Chinese fields: Assessing the direct effects and indirect externalities of Bt cotton adoption in China[J]. Scott ROZELLE,Carl PRAY.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0(08)
[6]   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影响、挑战和应对——整体战略研究框架的构建和初步分析 [J].
陈健鹏 .
中国软科学, 2010, (06) :1-14
[7]   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评价的条件、模式和流程 [J].
毛新志 ;
张利平 .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05) :107-110+92
[8]   关于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态度研究的讨论 [J].
仇焕广 ;
黄季焜 ;
杨军中 .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03) :105-108+51
[9]   公众参与技术评价的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J].
谈毅 ;
仝允桓 .
科学学研究, 2004, (05) :482-487
[10]   透视转基因:一项社会人类学视角的探索 [J].
郭于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5) :141-1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