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文献研究附视频

被引:13
作者
杨佳昕
海英
机构
[1]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王清任; 医林改错; 气虚血瘀; 黄芪; 文献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9.2 []; R255.2 [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502 ; 100506 ;
摘要
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的经典方剂,尤其对中风治疗有独特疗效。王清任认为,中风半身不遂之本源于元气亏损,应将缺"五"归还补齐,气行周身则"十"全矣,故名。并指出"气通血活,何患病之不除","治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在研究方法上独辟蹊径,开创中医人体解剖先河,在瘀血成因上独具已见,首创"气虚血瘀论",认为"血瘀"病理现象普遍存在。重用黄芪每剂达四两,甚至每日可服2剂。近现代应用缺血性中风宜早用,出血性中风宜慎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该方主要药物作用。应用时辨明急性期、后遗症期,必须在气虚血瘀基本病理的基础上掌握三点:①脉微弱而非洪实。②面色淡白而非绯红。③黄芪从30g开始,根据病情逐渐加量较为稳妥。即使是后遗症,属阴虚阳亢、风火上扰、痰浊蒙蔽者,均不宜用补阳还五汤。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1+13 +1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王清任对活血化瘀的贡献 [J].
孙达武 .
中医药导报, 2006, (09) :6-7+19
[2]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体会 [J].
郭长河 .
河南中医, 2006, (04) :62-64
[3]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和非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疗效比较 [J].
柯锋 ;
吴洪 ;
邓春龄 ;
吴民献 ;
蔡柏 ;
万诚 ;
曾坤全 ;
方林彬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11) :25-27
[4]   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理 [J].
杨小清 .
中国中医急症, 2005, (04) :342-343+396
[5]   黄芪对血压的双相调节作用 [J].
查益中 .
中医杂志, 2000, (06) :329-329
[6]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J].
李泓 ;
李先浩 .
中成药, 1997, (01) :42-43
[7]   SOD、MDA测定对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疗效评估 [J].
张道杰,吴玉生,彭立义,张德昌 .
新中医, 1996, (05) :59-60
[8]   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235例临床观察 [J].
谢道珍 ;
杨卫斌 ;
窦淑荣 ;
姜健鹏 ;
刘自强 .
中医杂志, 1993, (02) :92-94+68
[9]   出血性中风的证治经验 [J].
许振亚 ;
姜建德 .
中医杂志, 1993, (01) :17-18
[10]   失败的教训也应总结 [J].
黎文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1, (02) :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