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学校与阶级再生产

被引:116
作者
熊易寒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城市儿童; 农民工子弟学校; 家庭文化资本; 阶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对于处在城市底层的农民工子女而言,学校意味着什么?是实现向上流动的阶梯,还是迈向阶级再生产的驿站?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开放是否会带来社会流动机会的增加?研究发现:就读于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其成长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天花板效应",一方面认同主流价值观,渴望向上流动,另一方面则制度性地自我放弃。而农民工子弟学校则盛行"反学校文化",通过否定学校的价值系统、蔑视校方和教师的权威而获得独立与自尊,同时心甘情愿地提前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加速了阶级再生产的进程。两类机制虽有差异,却殊途同归地导向阶级再生产而非社会流动。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1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熊易寒.复旦大学.2008,
[2]   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城乡认知与身份意识 [J].
熊易寒 .
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2) :2-11+45+95
[3]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 [J].
刘精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5) :101-116+206
[4]   一个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 [J].
朱伟珏 .
社会科学, 2006, (05) :106-117
[5]  
Expanding the Law of Cognitive Structure Activati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Applicability.[J].E. Tory Higgins.Psychological Inquiry.1991, 2
[6]  
社会结构.[M].(英) 洛佩兹; (英) 斯科特; 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7]  
国家精英.[M].(法)P.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杨亚平译;.商务印书馆.2004,
[8]  
村落中的“国家”.[M].李书磊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9]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杨善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