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性创新:效率、分布性主体间的交互机制

被引:21
作者
舒成利
高山行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原始性创新; 分布性; 效率系数; 交互机制;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首先,依据知识的分布性,提出了原始性创新具有分布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始性创新效率系数的概念,而这一效率系数又是决定原始性创新成败的关键。其次,原始性创新分布性主体之间通过社会网络形成社会交互机制,并妥善解决了分布主体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增强了组织柔性、降低了不确定性以及提升了组织资源的互补能力。最后,研究表明差异化的政府激励机制有利于协调原始性创新的分布性问题;纯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的匹配是原始性创新可持续性的关键;"科学共同体"内部信任机制是解决原始性创新分布性的枢纽;知识溢出区域的形成是原始性创新互动机制存在的重要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36 / 4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知识生产模式的原始性创新发生机制的研究 [J].
舒成利 ;
高山行 .
科学学研究, 2008, (03) :640-644
[2]   基于知识螺旋的原始创新过程与机制研究 [J].
汪寅 ;
王忠 ;
刘仲林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08) :42-47
[3]   我国18个城市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 [J].
林晔 ;
胡侠 ;
吴其川 ;
沈悦林 .
科技与经济, 2004, (03) :7-10+38
[4]   原始性创新研究综述 [J].
陈劲 ;
谢靓红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 (02) :23-26
[5]   原始性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演化机理探究 [J].
陈雅兰 ;
韩龙士 ;
王金祥 ;
曾宪楼 .
科学学研究, 2003, (04) :433-437
[6]   关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思考 [J].
于绥贞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 (08) :64-66
[8]   企业柔性战略的内涵及其模型 [J].
李垣 ;
赵强 .
管理工程学报, 1999, (S1) :25-30+69
[9]   中国科技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 [J].
赵彦云 .
管理世界, 1999, (03) :29-34
[10]   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 [J].
汪应洛 ;
李垣 ;
刘益 ;
不详 .
管理科学学报 , 1998, (01)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