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逻辑转变与共产主义道路旨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人的发展理论的思考

被引:4
作者
王芳 [1 ]
于少青 [2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分工; 共产主义; 人的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探讨了分工与人的发展理论,指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分工体现了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程度;提出了分工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途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文明时代为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中国正推行的"互联网+"行动开始了从"物"到"人"、由"分"至"合"的逻辑转变,"互联网+"行动的核心是互联网背后所代表的人的社会关系。互联网科技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本质应归结到更加重视其对分工与人的发展影响上,最终需要建立一个共产主义价值取向的互联网共同体,核心归宿是实现对分工的扬弃,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4+108 +1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习近平.外文出版社.2017,
[3]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M].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出版社.2016,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6,
[5]  
资本主义的起源.[M].埃伦·米克辛斯·伍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6]  
丝绸之路.[M].彼得·弗兰科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7]  
互联网+.[M].阿里研究院.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8]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世界.[M].(日) 岩佐茂; (日) 小林一穗; (日) 渡边宪正; 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9]  
技术赋权.[M].郑永年; 著.东方出版社.2013,
[10]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英) 伊格尔顿; 著.新星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