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规划的前瞻性: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布局

被引:11
作者
邓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重建规划; 资源环境承载力; 国家性; 科学布局;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09.01.006
中图分类号
TU982 [区域规划]; D632.5 [救灾];
学科分类号
083301 ; 0837 ;
摘要
汶川大地震及次生山地灾害,给灾后恢复重建带来多种困难。认识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特征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很显然,山区承载力具有国家性。重建工作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在重建规划指导下,逐步实现山区人口合理布局的调整,慎重对待迁建问题,要继续深化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研究,开展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形成机理、防治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及减灾措施 [J].
崔鹏 ;
韦方强 ;
何思明 ;
游勇 ;
陈晓清 ;
李战鲁 ;
党超 ;
杨成林 .
山地学报, 2008, (03) :280-282
[2]   中国山地科学发展构想 [J].
邓伟 ;
程根伟 ;
文安邦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156-161
[3]   再谈环境承载力价值功能 [J].
胡晓红 ;
何群 .
生态经济, 2007, (01) :139-141
[4]   甘肃省生态承载力评价 [J].
赵雪雁 .
干旱区研究, 2006, (03) :506-512
[5]   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容量问题的思考 [J].
谢红彬 .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79-84
[6]   关于中国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思考 [J].
朱国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 (01) :22-26
[7]   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 [J].
陈百明 .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88, (03) :26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