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被引:4
作者
沈兴兴
机构
[1]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治理模式; 多方共治;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1.004
中图分类号
X36 [自然保护区划及其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供给的体制机制、供给主体和供给要素的多元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政府供给模式下自然保护区治理的主要问题,认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应该借鉴国际上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的发展经验,朝着更加公平、负责和透明的多方联合治理模式改革,提出了4种可能的多方共治类型,建立了多方共治模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认为中央与省政府联合管理的多方共治模式是目前最适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的供给模式;最后,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的权力与责任的重新界定、成本与收益的重新分配,构建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方共治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及关键技术研究 [J].
蔡为民 ;
张磊 ;
刘沁萍 ;
刘虹吾 ;
于华 ;
董建玲 .
湿地科学, 2016, 14 (02) :137-144
[2]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转型研究——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沈兴兴 ;
许开鹏 ;
曾贤刚 ;
张鸿 .
环境保护, 2015, 43 (23) :43-48
[3]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共管理研究 [J].
陈传明 .
湿地科学, 2014, (06) :753-758
[4]   基于自然保护区属性的管理成本分析 [J].
高军 ;
蒋明康 ;
徐网谷 ;
夏欣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 28 (01) :98-102
[5]   自然保护区集体土地管理与社区共管契约 [J].
肖建华 ;
周训芳 .
求索, 2009, (02)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