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数字经济的演变:1994~2018

被引:62
作者
毛丰付
张帆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泰尔指数; 偏离度指数; 协调度指数; PVAR模型;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21.07.001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1201 ;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研究目标:准确分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地区间的差异性和协调性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工商企业注册微观数据,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筛选出数字经济企业,在此基础上构建1994~2018年31个省份样本面板数据集,运用泰尔指数和协调度指数对省域间差异进行分析,并采用PVAR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看,数字经济企业的进入率明显高于退出率,且省际差异明显,数字经济处于不平衡且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看,企业进入率的地区差异有所缩小,主因是地区内差异有所缩小,企业退出率的地区差异有所增加,主因是地区间差异有所增加。数字经济企业的进入率和退出率都以正向偏离为主,数字经济发展越快的地区,其经济规模越大。从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收敛性来看,在相邻省份层面,企业进入率的协调性处于较高水平,而企业退出率则处于较低水平,表明相邻省份间,数字经济发展在企业进入方面的模仿性更强。第三,从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提高数字经济企业进入率和退出率,都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企业进入率主要通过增强市场竞争的渠道推动经济增长,而提高企业退出率则主要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的渠道推动经济增长。研究创新:基于全国工商企业注册信息,创建了一套全样本的中国数字经济企业数据库,从多个视角刻画中国数字经济的演变过程和相关规律。研究价值:利用数字经济微观企业数据加总的产业口径相对精准地描述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后续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5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数字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与定性、定量两种分析框架 [J].
姜奇平 .
财经问题研究, 2020, (11) :13-21
[2]   互联网发展、城镇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J].
左鹏飞 ;
姜奇平 ;
陈静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7) :71-91
[3]   中国数字经济测度与驱动因素研究 [J].
刘军 ;
杨渊鋆 ;
张三峰 .
上海经济研究, 2020, (06) :81-96
[4]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省际现状的分析比较 [J].
聂长飞 ;
简新华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 (02) :26-47
[5]   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特征、独特优势及路径依赖 [J].
童锋 ;
张革 .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 (02) :262-266
[6]   数字经济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基于现代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 [J].
易宪容 ;
陈颖颖 ;
位玉双 .
经济学家, 2019, (07) :23-31
[7]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J].
荆文君 ;
孙宝文 .
经济学家, 2019, (02) :66-73
[8]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裴长洪 ;
倪江飞 ;
李越 .
财贸经济, 2018, 39 (09) :5-22
[9]   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J].
赵星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4) :85-88
[10]   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阶段性特征:1978~2014年 [J].
王薇 ;
任保平 .
改革, 2015, (08) :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