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与耦合机制研究——结构洞与网络结构视角

被引:7
作者
沈江 [1 ,2 ]
柳洲 [3 ]
机构
[1]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 天津职业大学
[3] 天津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结构洞; 非线性耦合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高校协同创新是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从系统层面提高创新效能。根据网络分析结构洞理论,协同创新是一个发现并填补创新结构洞的活动过程。协同创新表现为创新网络结构的变迁调整,从社会-认知视角看,其实质是异质性知识、资源和文化相互耦合的过程。基于复杂网络非线性耦合思想,重点分析了协同创新知识耦合与协同机制,并从知识、资源和文化整合等角度,提出了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若干改进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创新网络结构洞非均衡演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J].
冯科 ;
曾德明 ;
周昕 ;
万炜 .
系统工程 , 2014, (08) :110-116
[2]   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 [J].
陈劲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12) :1762-1763
[3]   我国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变迁分析与思考 [J].
李世超 ;
蔺楠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11) :21-26
[4]   企业组织与技术的协同创新研究 [J].
辛冲 ;
冯英俊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 23 (01) :37-43
[5]  
CoPS创新网络的结构洞分析:杭氧空分设备的创新.[J].盛亚;范栋梁;冷国杰;.战略管理.2010, 02
[6]   非线性耦合多重边赋权复杂网络的同步 [J].
卞秋香 ;
姚洪兴 .
物理学报, 2010, 59 (05) :3027-3034
[7]   产学合作的知识耦合机制 [J].
柳洲 ;
陈士俊 .
科学·经济·社会, 2008, (02) :21-25
[8]  
社会网络与组织.[M].( ) 奇达夫; 蔡文彬;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Does country-level R&D efficiency benefit from the collaboration network structure? [J].
Guan, JianCheng ;
Zuo, KaiRui ;
Chen, KaiHua ;
Yam, Richard C. M. .
RESEARCH POLICY, 2016, 45 (04) :770-784
[10]   The impact of multilevel networks on innovation [J].
Guan, Jiancheng ;
Zhang, Jingjing ;
Yan, Yan .
RESEARCH POLICY, 2015, 44 (03) :54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