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城市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国际城市建设

被引:16
作者
武前波
宁越敏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世界城市; 理论研究; 地方生产系统; 全球生产网络;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08.07.01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当前流行的国际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围绕西方发达国家的世界或全球城市,以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并局限于理论与经验的静态分析,而对发展中国家及国际城市形成的关注相对不足。由此,在延续劳动空间分工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主流国际城市理论研究方法,构建出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指出国际城市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方生产系统、全球生产网络、区位和国家相互作用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球城市区域:全球城市发展的地域空间基础 [J].
周振华 .
天津社会科学, 2007, (01) :67-71+79
[2]   全球化、全球城市网络与全球城市的逻辑关系 [J].
周振华 .
社会科学, 2006, (10) :17-26
[3]   跨国公司理论新进展:基于区位与集群的视角 [J].
薛求知 ;
任胜钢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63-71
[4]   从劳动分工到城市形态(一)──评艾伦·斯科特的区位论 [J].
宁越敏 .
城市问题, 1995, (02) :18-21
[5]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世界城市和我国中心城市的发展 [J].
宁越敏 .
城市问题, 1991, (03) :2-7
[6]  
世界城市[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周振华等主编, 2004